默罕,来自索马里北部城市博萨索,本届KeTLOD 唯一的一名国外留学生。该国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,自1990年底爆发内战以来,索马里几乎陷入无政府状态。“我们国家还没有器官移植,将来回国后我想成为索马里第一名器官移植的主刀医生。”默罕告诉记者,索马里现在缺少能进行器官移植的医院,大部分承担不起出国治疗费用的器官衰竭病人只能无助地等待死亡。近日,新华社采访了这名特别的“非洲小伙子”。
“他曾经说过,他是冒着枪林弹雨学习成长的。”
KeTLOD项目遴选面试官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钟林说,默罕坚定的求学信念使他获得了到中国学医的机会,同样的信念也会让他在学习器官移植技术上不断进步。
能说流利国语的他,八年前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,在南昌大学医学院攻读普通外科。刚到中国的时候,他最想学习的是“中国功夫”。
默罕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人民饱受战火的煎熬。“因为我们国家社会不稳定,外伤患者较多。我们国家医学还很落后,我可以把中国的医疗知识带到索马里。”当新华社记者问及默罕毕业后的打算时,默罕心中已经有了回国后的计划,先从基层医生做起,积累经验后自己开诊所,最后在当地举办培训班,向医疗人员培训器官移植技术,向民众宣传器官捐献知识。
父亲过世,家里五个兄弟姐妹都由妈妈独力抚养成人,和妈妈感情特别深厚。贫穷并没有让默罕向现实妥协。他珍惜在中国的每一个读书学习机会,刻苦钻研。“器官移植很难,我会尽力学好。”默罕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并不容易,但他已经下定决心继续前进,“因为我的愿望就是拯救更多的生命”。
“传道” 无国界,世界因爱大同。
默罕,加油!路漫漫而修远兮,正如您的导师钟林教授所说,“推广器官捐献和移植不能靠单打独斗,不仅需要主刀医生的精湛技术,还需要医院和捐献协调员多方紧密合作”。尽管如此,您身边的师兄弟都是一群不平凡的白衣天使,您的理想也是我们的愿望,请您记住您中国的老师,还有KeTLOD全体师生因您感到骄傲和自豪。完成中国的学业后,我们将尽力帮助您到欧洲继续深造。医者仁心,请将学会的知识转化为行动,报答您的母亲和国家的人民。